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杭海城铁,点燃海宁轨道经济发展“新引擎”

  鹃湖拥抱西湖、潮城融入杭城!

  今天,杭海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就此成为以高速公路、高铁为主导的海宁融杭接沪交通网体系中的亮丽之笔。

  从鹃湖到西湖,从海宁到杭州,杭海城铁带来的“时空压缩”就在一张小小的城铁票里。

  杭海城铁,不只是一列满载乘客的城铁,更承载着海宁“蝶变跃升”的机遇与信念。

  一个刷新人们认知的海宁,将在轨道交通的带动下奋力崛起。未来的海宁,是轨道上的海宁!

  一条擘画海宁未来的“科创路”

  是什么让一座城市充满活力?人才、科技、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海宁面向“十四五”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现“蝶变跃升、奋勇争先”的重要抓手。

  不久前,在2021年海宁市人才科技创新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宁市委书记曹国良说:“要深刻认识人才、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站位、明确目标任务。尤其要认识创新是大势所趋,是竞争所要,是补短所需,接下来,要重视人才引育,加大科研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海宁人才、科技、创新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轨道交通的价值向来是板块价值跃升的前提,只有依托完善的交通路网才能打造健全的上下游产业链、为板块持续供给人流。

  海宁审时度势,出台《杭海城际“科创走廊”规划》,提出“全域深入融杭”,将海宁打造成为科创孵化和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根据规划,杭海城际科创走廊以杭海城际轨道为交通主轴,规划区域东西向长约48.1公里,空间范围涵盖许村镇、长安镇、周王庙镇、盐官镇、斜桥镇、中心城区等5镇4街道;提出“西部加快融杭发展,中部打造交通枢纽,东部提升创新能级”思路,构建以“一廊三心多点”为特色的杭海城际科创走廊总体格局。

  其中,“一廊”即杭海城际科创走廊,聚焦高校、科研院所、特色小镇、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载体,形成东部“浙大国际联合学院—鹃湖国际科技城”、西部“杭海数字新城—高新区科创中心”双核哑铃型科创布局;“三心”为科创走廊重点打造的“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心,即在东部打造双创孵化中心、在中部打造生态活力中心、在西部打造融杭发展中心;“多点”则指支撑科创走廊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各类特色产业平台和创新载体,是海宁产业发展的特色所在和创新之源。

  可以想见,围绕城际铁路建设,杭海城际科创走廊将成为助力海宁承接杭州创新人才与产业外溢的重要举措,并通过功能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推动海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公司投资1.6亿元人民币的智能装备新项目正式投产,今年有望实现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海宁基地总占地面积200亩,厂房规模13.3万平方米,年产值稳步增长。

  这只是海宁长安镇(高新区)全力深化产业强区的一个缩影。“为了更高质量融杭,实现产业方向从‘产业转移承接地’向‘钱塘潮都·青创之城’的创新型CBD的跨越发展,我们需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手笔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收储腾退,打造以总部经济、科创高地、现代商贸、高端社区为主的杭州大都市区重要节点。”长安镇(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嘉美光电、东城电子、奥的斯扶梯等企业集中竣工投产,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新华三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园蓄势待发,一大批“大好高”项目实现开竣工或取得显著进展,为长安镇(高新区)蓄积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条引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综合评选,客观反映县域人民生活品质状况的“2021中国生活品质百优县市”榜单正式发布,海宁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海宁上榜这份“分量十足”的榜单凭什么?

  “十三五”以来,海宁确立高定位,跃上发展新台阶:经济总量跻身“千亿俱乐部”,人均GDP从8.4万元提高到11.8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元,位列浙江省县市第4;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交相辉映,领军企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泛半导体、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产业初露峥嵘。

  今朝的海宁,唱响“不在杭州,就是杭州”,用省城标准,为百姓营造了生活的“桃花源”。民生事业处处开花,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海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325元提升到674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004元提升到41129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用于民生保障,惠及12.8万人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多年提高;健康海宁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资产性扶贫增收等工作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

  “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这是海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海宁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融入到国际品质潮城的建设当中。

  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品质生活成为海宁发展的鲜明特征,正是海宁人享受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

  为推进教育均衡高质发展,今年,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政府扶持、国企接管、全面提质”的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体制。由海宁市城投集团出资回购4所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成立博达学校、博远学校等4所学校,海宁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接管。经过学校回购、校舍改造、教师安置、学生招收、教师招聘等工作后,目前4所新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超4800名学生入学。

  共建共享品质生活,2019年,海宁市启动全县域“医共体”建设,成立全县域“医共体”。

  在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雁兵看来,海宁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必将助力海宁走上共同富裕“快车道”。其一是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海宁市可依托城际铁路充分承接杭州市产业人才、衔接杭州市上下游产业链条和提供产业发展用地和空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富裕水平;其二,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海宁杭海城际铁路沿线辐射了众多发展乡镇,其人员往来、货运贸易、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高成本、低效率的公路网络,资源要素流动受阻、共同富裕推进困难,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将极大程度缓解这些问题;其三,有利于优质公共服务共享——海宁城乡居民可以快速到达杭州市区,享受“同城化”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资源和服务,提高生活品质;其四,有利于海宁乡村振兴——杭州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海宁可以通过杭海城际铁路吸引和承载杭州居民和外来游客到海宁乡村旅游,提高农户收入,促进乡村发展。

  一条展示杭嘉一体化的“样板路”

  枕江临海而居,海宁流淌着洒脱的血液,也蕴含着海纳百川的气度。“融杭接沪”是海宁多年的愿景,是海宁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根本所在。

  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势必打开了海宁的城市格局,让海宁整个区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杭州城市发展。

  这条全长约46.38公里、总投资141亿元的城际铁路,在杭州至海宁的东西大道上串联起12座站点。许村、长安、周王庙、盐官……这些曾经只被海宁人熟识的小镇,今后也将写入杭州市民的工作、创业、出游计划中。

  海宁位于极重要的“平原城镇综合功能区”,是杭州东扩“主战场”;海宁位于沿江发展带和沪杭甬发展带之间,坐拥极其强大的发展资源。

  杭海城际铁路在加速海宁融杭的同时,将成为承接申嘉湖地区产业发展、连接嘉兴的重要通道。它对杭州而言,不仅仅是一条城铁,更是打通大湾区区域交通壁垒的“便捷路”、承接申嘉湖地区产业发展的“吸金路”、一条连接嘉兴的“引才路”;对海宁而言,不仅仅是一条城铁,更是一条融入杭州都市圈的“黄金路”、带动新型城镇化的“高速路”、培育产业发展的“腾飞路”。

  海宁市对标杭州钱江新城,加快谋划建设23平方公里钱塘国际新城,布局一批科创高层楼宇、CBD总部、实习实践基地和创业创新园,致力打造“钱塘潮都、青创之城”,推动钱塘国际新城打造成为海宁西部链接杭州下沙大学城的科创及产业化大平台。

  早在2018年,海宁市就启动编制《海宁杭海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许村镇、长安镇(高新区)和盐官度假区共230平方公里谋划打造“杭海新区”,坚持空间规划调整先行、重点区块拆迁先行、道路地下工程先行、资金保障先行的原则制定杭海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积极谋划高新区区块、万亩扩容区块、与余杭2200亩合作区块、中国音乐小镇等重点区块,全力打造接轨沪杭科创新区、拥江发展产业高地、深度融杭品质新城。

  海宁作为“杭嘉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引领下,主动对接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实施杭海新区发展规划,有效统筹许村、长安一体化开发建设,杭海城际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跟进,开启海宁融入杭州的新征程。

  6月15日,《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经杭州、嘉兴两市协商一致后正式印发,方案将实施至2025年。

  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规划面积约550平方公里,覆盖杭州的临平、钱塘两个区,和嘉兴海宁市许村镇、长安镇、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以及桐乡市大麻镇。

  交通运输网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先行官,而城际铁路又是区域间人员往来、货运商贸、生产要素高效流动的重要“血脉管网”。文雁兵表示,海宁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将使杭海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城际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要素流动壁垒进一步消除、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记者 张世新 邱丹晨 通讯员 柴天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21
收藏
分享